時間:2018-03-12 11:46:12
2018年2月4日,寧波市鄞州區政協十六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創客工場總裁陳彩強作為鄞州區政協委員之一,也參與了這次會議。
一起來看看,在開啟新時代、踏上新征程之際,委員們都提了哪些建議呢?
陳彩強委員代表區政協科技組建議
加快建設高品質雙創示范基地
建設好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是鄞州實現核心功能提升的重大機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通道,實施“名城強區”戰略的重要抓手。我區產業基礎堅實雄厚,創新載體異彩紛呈,政策保障日趨完善,具有建設雙創示范基地的獨特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高水準雙創載體不足、雙創生態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必須舉全區之力加以推進。
建議,加快雙創機構引育,尤其要加強高端科創平臺引育,引導優勢企業加快建設雙創平臺,構筑“雙創”產業鏈條;強化服務能力建設,創新政府引導基金運作模式、構建全方位投融資保障體系,建設完善鄞州科技大市場;營造優良雙創環境,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強化政府服務能力,并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政策宣講解讀,樹立一批雙創典型,辦好各類雙創活動。
(創客工場總裁陳彩強代表區政協科技組的建議全文詳見文末)
孫靜委員代表區政協城建環保組建議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四美”新農村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當前,我區鄉村發展主要存在鄉村規劃滯后、缺乏科學指導,基礎建設薄弱、配套設施不足,村貌敗落嚴重、生態保護不力等方面問題。
建議,強化規劃布局,在提升鄉村內涵上下功夫;強化基礎建設,在完善鄉村設施上下功夫;強化生態保護,在優化鄉村面貌上下功夫;強化產業融合,在增強鄉村發展后勁上下功夫,把新鄞州的廣大鄉村建成“布局美、環境美、生活美、身心美”的 “宜居、宜業、宜游”新農村。
近年來,我區住宅小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與此同時,小區物業的管理品質卻難以滿足城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主要存在行業引導還不夠有效、物管環境還不夠到位、積癥解決還不夠有力等問題,迫切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引起對住宅小區物業工作的高度重視。
建議,加強行業引導,提升物管水平。尤其應在精細服務內容、優化監管方式、改善引導機制方面下功夫。推進多方聯動,通過強化政府管控、提升自治效能、引導業主自律,進一步優化物管環境。同時,應采取切實措施,逐步化解積癥,如“專項維修資金”問題,“停車難”問題,老舊電梯、消防設施和積水點問題,“違建”和“群租”問題。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寧波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要全方位服務國家戰略,打造開放新門戶。鄞州是全市外向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更快更深入地對接好“一帶一路”,才能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搶得先機,為全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建議,鄞州應搶抓新機遇,積極統籌戰略謀劃,確立鄞州在寧波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中的地位;強化國際合作,打造中東歐精品化交流平臺;注重品牌培育,提升本土企業國際競爭力;發揮電商優勢,搶占“一帶一路”跨境貿易新高地。
行政區劃調整后,新鄞州的人才工作迎來重大機遇,人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吸引力、容納力顯著增強,人才工作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對照我區“十三五”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和國內先進城區發展態勢,當前我區人才生態環境總體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建議,鄞州應從做好五方面工作、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區。具體為應推進人才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抓好國際國內兩方向人才工程,積極構建重大特色人才平臺載體,創建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區,全面改造和提升人才生活保障環境。
水域是生態的要素,是水利的基礎,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保護水域守住我區河道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入實踐,也是“打造品質新鄞州”的現實需要。目前,新鄞州河道的蓄水、滯洪能力還有待提升,行洪、排澇能力也有待加強。
建議,強化保護意識,加強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完善的水域保護體系,保護河道紅線。注重規劃引領,提高水域規劃的前瞻性,強化要素保障機制、監管評估機制,遏制水域銳減。加強土地保障傾斜,破解土地制約瓶頸,探索創新水域補償機制。實行齊抓共管,強化執法力度,提升科技水平,堅決打擊違法占用現象。加強輿論宣傳,提升全民保護意識。
俞挺委員代表區政協經濟財貿組建議
加大招商留商扶商力度推動實體經濟新發展
行政區劃調整后,鄞州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擁有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基礎和發展環境,如何繼續使鄞州成為廣大企業創業投資的熱土,必須在促進諸多優勢的功能化集成、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上尋求對策。
建議,堅持招、留、扶并重,一手抓招引,繼續推進招商引資“生命線”工程,加快優質項目集聚落地,一手抓培育,切實加大對本地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快優勢企業發展壯大,促進我區實體經濟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具體實施中要擴增量也要抓存量,要改造傳統產業也要發展新興產業,要扶持大企業也要培育中小企業;要明方向,強化專項產業政策研究,強化項目招商主體、承接主體和服務主體無縫對接。同時,在載體上,產業園區要抓“集聚”,特色小鎮抓“高端”,樓宇經濟抓“效益”;在服務上,實現審批服務再提速,服務企業勤上門,電子政務零距離。
我區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自2013年啟動以來,分類共識逐步達成。但垃圾分類工作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與人們獲得美好生活的愿望、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還有差距,垃圾分類意識還有待提高,中端收運規范化水平還有待提升,垃圾分類的參與主體還有待擴增、標準化制度建設還有待完善。
建議,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營造全民參與的強大聲勢;打通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環節的中梗阻;加強政府與企業、社會組織的合作,推行垃圾分類多元共治;健全垃圾治理的體制機制,為全民垃圾分類提供制度保障。
鄉村全域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我區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如何依托自身優勢,加快鄉村全域旅游發展,是新形勢下的一個重要課題。新鄞州鄉村兼具山、海、平原特色,旅游資源稟賦優越,旅游品牌打造初有成效。然而,相對于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和已有的成效,我區旅游發展態勢不容樂觀。
建議,加強全區域統籌,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宣傳培訓,健全保障機制。加強全方位服務,打造一批特色小鎮、一批景區化村莊、一個鄉村旅游智慧服務體系,構建全域鄉村旅游體系。加強全產業融合,突顯旅游特色。推進農旅結合,打造農業休閑體驗產品;山旅結合,打造山村民宿體驗產品;漁旅結合,打造濱海休閑體驗產品;文旅結合,打造研學教育體驗產品。
鄞州區作為全國經濟、文化強區,當前正處于區域融合后建設都市核心區、打造品質新鄞州的關鍵期,2018年又將迎來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復評,如何抓住這一契機,以完善城區公共文體設施為切入口,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品位,提高居民文化幸福指數,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區區級以上公共文體設施相對比較豐富,但作為最接近群眾、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城區街道文化站、社區文體活動中心和公共文體活動場所設施,由于受各種因素制約,總體建設情況不盡如人意。
建議,編制出臺《鄞州新城區“十三五”公共文體設施布局規劃》,通過科學規劃,統籌推動,解決設施建設力度不足的問題。重點推進、有的放矢,通過加強街道、社區、公共場所文體設施布局建設,通過重點推進,切實解決群眾身邊文體設施不足的問題。加強有效整合,助推全員參與,解決設施效能發揮不足的問題。同時,加大投入,嚴格考核,解決保障強度不足的問題。
▍附錄
《關于加快建設高品質雙創示范基地 打造發展新引擎的建議》全文
2017年6月,鄞州區入選全國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選的行政區域示范基地。建設好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是鄞州實現核心功能提升的重大機遇,是鄞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通道,是鄞州實施“名城強區”戰略的重要抓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區產業基礎堅實雄厚,創新載體異彩紛呈,政策保障日趨完善,具有建設雙創示范基地的獨特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高水準雙創載體不足、雙創生態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必須舉全區之力加以推進。
一是引領性高端雙創平臺不足。我區各類雙創載體總體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缺少一批像創新工場、聯想之星這類具有全國品牌影響力和資源輻射力的高端平臺。南高教園區雖然集聚了諾丁漢、寧波理工等一批高校,但高校的創新資源缺少溢出、帶動效應。隨著各地對科技招商的不斷重視,項目招商競爭壓力大,不少眾創空間為獲得政策性優惠補貼而來,出現了空間硬件條件好,但服務管理不到位、引入項目質量不高的現象。
二是全鏈化生態體系有待完善。雙創生態體系的建設需要包括創新機構、企業、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協同,我區政府服務具有優勢,但全區雙創平臺在信息、人員、科研資源交流和共享方面仍有不足,尚未形成雙創資源的有效集聚和整合。專業服務能力較弱,具有行業影響力且有一定規模的配套科技服務機構還比較欠缺。在雙創全鏈條建設中,我區雖然啟動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產業鏈建設,形成規模尚需時日,特別是在加速器建設方面,服務企業發展的加速孵化和產業化平臺還處于探索階段,大部分鎮(街道)重視還不夠,部分相對重視的鎮(街道)由于缺少自身可調配的空間資源,推進工作進展緩慢。
三是企業創新能力不強。一些民營企業的科研機構相對水準不高,大部分停留在跟隨模仿創新階段,缺乏自主性、引領性、原創性研發能力。我區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和大企業有迫切的創新需求,但具體路徑和企業實際需求不明確,與雙創機構的對接存在信息不對稱,在技術轉移、成果交易、知識產權質押等領域仍處于探索階段。企業對研發經費的投入偏低,2017年前三季度,我區R&D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僅為2.4%,在全市排名不高,明顯落后于深圳、上海的水平。
二、有關工作建議
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縱深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強化資源集聚,放大杠桿效應,為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供重要支撐。
(一)加快雙創機構引育。一是加強高端科創平臺引育。積極發揮中物院寧波科技園、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寧波分院和摩米創新工場等高端科創平臺的引領作用,推動平臺進一步發揮作用。加快集聚一批產業特色平臺,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尤其是有大院大所和知名機構背景的雙創載體獨建或與本地合作形式在鄞州落地。二是引導優勢企業加快建設雙創平臺。充分發揮奧克斯等區內骨干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實現大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大企業參與眾創孵化平臺建設。鼓勵產業鏈協同創新,引導大企業組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共性與關鍵技術研發,提高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三是構筑“雙創”產業鏈條。進一步打通科研和產業之間的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推進加速器和創新創業承接平臺建設,創新“孵化+投資”、“基地+基金”和“產業+資本”等運行模式,積極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眾創產業鏈條。
(二)強化服務能力建設。一是創新政府引導基金運作模式。聯合基金公司和大型龍頭企業,設立產業基金,通過投資入股等形式與龍頭企業合作,投資相關有潛力的企業和創業項目,形成一個貫穿上下游的產業鏈,形成緊密的價值鏈,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形成集聚效應,打造成產業園區,形成“基金+園區+產業”的新運作模式。二是構建全方位投融資保障體系。鼓勵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加大對初創科技型企業的支持,深化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擴大可抵質押擔保資產范圍,盤活企業無形資產。完善并深入推進科技保險試點,進一步推廣為高新企業研發、生產、銷售專項服務的系列保險產品。三是建設完善鄞州科技大市場。依托鄞州科技大市場網站與政產學研戰略聯盟平臺線上線下聯動,加速技術難題、技術需求向外對接,形成人才科技成果競價拍賣與技術供需對接、交流、展示、洽談等多種方式結合的技術交易模式。
(三)營造優良雙創環境。一是完善人才激勵政策。梳理整合現有人才政策,結合我區實際出臺鄞州人才新政,特別是研究制定“柔性引才”政策,吸引關鍵領域高素質人才。打造人才引育品牌,做好金匠、銀匠評選工作,實施精英引領計劃。為高層次人才購房、配偶、子女就業、上學、落戶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對其開展創業創新提供“綠色通道”。二是強化政府服務能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為企業提供從準入到推出全流程、便利化服務。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信息整合和開放共享,健全信用聯合獎懲機制,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協同機制。加強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服務平臺。三是加大宣傳力度。開展雙創主題宣傳報道,強化政策宣講解讀,幫助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用好政策。樹立一批雙創典型,及時總結推窗雙創典型,提高成功案例的可復制性。繼續舉辦好各類雙創活動,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自主舉辦、合作承辦和聯辦等方式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活動。